拼音gù gōng hé shǔ
基本解释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。
出处《诗经 王风 黍离序》:“周大夫行役,至于宗周,过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,闵周室之颠覆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 |
故家乔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 |
明知故问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 |
故步不离 |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 |
珠宫贝阙 | 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鱼鳞屋兮龙堂,紫贝阙兮朱宫。” |
故态复萌 | 唐 刘禹锡《砥石赋》:“故态复还,宝心再起。既赋形而终用,一蒙垢焉何耻?” |
微故细过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中山恭王衮传》:“此亦大罪恶耳,其微故细过,当掩覆之。” |
俭故能广 | 《老子》:“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” |
去故纳新 | 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 |
一见如故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” |
故意刁难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8章:“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,既不能发火现原形,又不知怎么回答好。” |
黍离之悲 | 宋·姜夔《扬州慢·序》:“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。” 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 | 秦·李斯《上书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 |
依然如故 | 唐 薛调《无双传》:“舅甥之分,依然如故。” |
故土难离 |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俗话说:‘故土难离’。” |
三宫六院 |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 |
白首如新,倾盖如故 | 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白首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言以身托人,必择所安。” |
蟾宫折桂 | 《晋书 郤诜传》:“武帝于东堂会送,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如何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封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 |
非亲非故 | 唐 刘肃《大唐新语 刚正》:“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,故当以货求耳。” |
平白无故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。” |
毛举细故 | 《明史 叶向高传》:“忠贤乃时毛举细故,责向高以困之。” |
微过细故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中山恭王传》:“其微过细故,当掩覆之。” |
不经世故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钉子。” |
故态复作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八大王》:“今老将就木,潦倒不能横飞,故态复作,我自不懈耳。” |
他乡遇故知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:“果然有志竟成,上月被他打死一个,今日又去打虎,谁知恰好遇见贤侄。邂逅相逢,真是‘万里他乡遇故知’可谓三生有幸!” |
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 |
人情世故 | 明 杨基《闻禅》诗:“人情世故看烂熟,皎不如污恭胜傲。” |
老于世故 | 唐 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