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wēi yán jīng yì
基本解释微:精深;微言:精深微秒的言辞。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
出处清·郑燮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》:“读《易》至韦编三绝,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,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,愈往而不知其所穷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家之言 | 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 |
一时戏言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这话虽然有的,止不过一时戏言,难道奴家终身之事,只在两局棋上结果了不成!” |
一概而言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各从其志,不可一概而言也。” |
一派胡言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,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。” |
一芹之微 | 清·陆陇其《三鱼堂文集·与郑堂邑书》:“一芹之微,聊申鄙忱,并祈哂纳。” |
一言一动 | 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征,一沙一石之细,都不轻轻放过。” |
一言一行 | 清 冯景《今世说序》:“则夫一言一行,传其人之神,何以异是。” |
一言不发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一:“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,一言不发,啼哭起来。” |
一言两语 | 《玉娇梨》第二回:“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,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。” |
一言丧邦 |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《旧唐书·孙伏伽传》:“周,隋之季,忠臣结舌,一言丧邦,谅足深诫。” |
一言中的 | 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一回:“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,保管你一言中的,上头不能不准。” |
一言为定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 |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 | 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 |
一言九鼎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列传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” |
一言以蔽 | 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” |
一言以蔽之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\'思无邪。\'” |
一言兴邦 |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唐·刘禹鍚《唐故相国李公集纪》:“古所谓一言兴邦者,信哉!” |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兴邦,有诸?……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 |
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 | 宋·欧阳修《笔说·驷不及舌说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。《论语》所谓‘驷不及舌’也。” |
一言千金 | 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故无往不复,何德不报,渔者一言千金归焉。” |
一言半句 | 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一:“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,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。” |
一言半字 | 《三遂平妖传》第二回:“袁公此时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,舒着双臂拉开,径奔石床上,取了如意册儿,翻身复上天门。” |
一言半语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公子列传》:“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 |
一言半辞 |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 |
一言堂 | 邓小平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》:“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,一言堂、个人决定重大问题、个人崇拜、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,不断滋长。” |
一言定交 | 唐·权德舆《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国公杜公墓志铭序》:“一言定交,死生以之,趋人之急,唯恐不及。” |
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。” |
一言抄百总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,一言抄百总,任是谁说,算是去定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