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hí biàn cóng yí
基本解释谓认识事物的变化,灵活地处理问题。
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五则使命之臣,取其识变从宜,不辱君命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变幻无常 | 明 蔡羽《辽阳海神传》:“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,琪花宝树,仙音法曲,变幻无常,耳目应接不暇。” |
错综变化 | 清·刘熙载《艺概·文概》:“惟能线索在手,则错综变化,惟吾所施。” |
随机应变 | 《旧唐书 郭孝恪传》:“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氾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殄。” |
从容不迫 | 魏兰《<浙案纪略>原序》:“当其临事之时,从容不迫,颜色不变,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。” |
草偃风从 | |
从俗就简 | 宋 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 |
识文断字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8回:“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?别抡荤,看人家笑话。” |
老马识途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马而随之。遂得道。” |
从俗浮沉 |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 |
有胆有识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 |
见多识广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时易世变 | 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 |
识字知书 | 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虑婚》:“莫说别个,就是阙忠辈呵,一般也貌昂藏,识字知书,怎奈这命低微,执镫随鞭。” |
节哀顺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 |
通时合变 | 清·梅曾亮《复上汪尚书书》:“立者非他,通时合变,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。” |
从天而降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周亚夫传》:“直入武库,击鸣鼓。诸侯闻之,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。” |
不合时宜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徐特立《抗战给我的机会》:“对任何人,无论相识不相识的,总是一套话。言论有系统,万变不离其宗。” |
似曾相识 | 宋 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 |
浅见薄识 | 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二回:“此诗浅见薄识,乃荒唐之说,不知此乃坐井观天,浅见薄识之辈。” |
面授机宜 | 宋 苏轼《与孙子思七首》:“书四纸,并药方驰上方,须面授其秘也。”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晋 习凿齿《襄阳记》:“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” |
变态百出 | 《新唐书 艺文志一》:“历代盛衰,文章与时高下。然其变态百出,不可穷极,何其多也。” |
变化无方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:“曹公善用兵,变化无方,众虽小,未可轻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” |
合从连衡 |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约从连横,兵革不藏。” |
从一以终 | 宋·文天祥《刘良臣母哀辞》:“呜呼,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,从一以终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 |
不识之无 | 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