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īng wú cháng shì
基本解释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
出处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无所不为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》:“揆其奸心,无所不为。” |
仗势欺人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凭师友,君子务本;你倚父兄,仗势欺人。” |
变幻无常 | 明 蔡羽《辽阳海神传》:“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,琪花宝树,仙音法曲,变幻无常,耳目应接不暇。” |
势不可当 | 《晋书 郗鉴传》:“群逆纵逸,其势不可当,可以算屈,难以力竞。” |
杯酒释兵权 |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,加强中央集权统治,以高官厚禄为条件,解除将领们的兵权。 |
学无止境 | 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,然则问可少耶?” |
默默无闻 | 明 李桢《剪灯余话》:“而使之昧昧无闻,安得不饮恨于九泉,抱痛于百世哉?” |
中正无私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五辅》:“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,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。” |
大公无私 | 清 龚自珍《论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。” |
身无分文 |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 |
安适如常 | 叶圣陶《线下 孤独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气渐见和暖,就安适如常了。” |
音信杳无 |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 |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 |
胸无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实系凡庸之辈,胸无大志,三年来观望风色,动摇不前。” |
束手无策 | 宋 王柏《鲁斋集》:“士大夫念虑不及此,一旦事变之来,莫不束手无策。” |
一无所有 | 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 |
逆道乱常 | 唐 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,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。” |
水至清则无鱼 | 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 |
旁若无人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 |
来去无踪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 |
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|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 |
尽信书不如无书 | 语出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鸣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 |
出师无名 |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 |
反复无常 | 宋 陈亮《与范东叔龙图书》:“时事反复无常,天运所至,亦看人事对付如何。” |
无妄之灾 |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 |
势力之交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