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qīn xián yuǎn nìng亲贤远佞 | 佞:巧言谄媚的人。亲近有才能的贤人,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。 | 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第三卷:“尔其尊师重傅,亲贤远佞,非礼勿贱,非义勿行。” |
zhù tuó zhī nìng祝鮀之佞 |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。”祝鮀,春秋卫人,能言善辩,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。 |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於今之世矣。” |
jìn xián chù nìng进贤黜佞 | 进用贤良,黜退奸佞。 | 《魏书·崔光传》:“博采刍尧,进贤黜佞。” |
sān qī xián nìng三期贤佞 | 汉王尊任京兆尹,凡三岁,除恶安良,治绩显着,后为御史大夫所诬,免官。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:“一尊之身,三期之间,乍贤乍佞,岂不甚哉!”见《汉书 王尊传》。后以“三期贤佞”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。 | 汉王尊任京兆尹,凡三岁,除恶安良,治绩显着,后为御史大夫所诬,免官。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:“一尊之身,三期之间,乍贤乍佞,岂不甚哉!”见《汉书·王尊传》。 |
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| 礼:表示敬意;远:疏远;佞: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。敬重有才德的人,远离巧言献媚的人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赵盾等屡屡进谏,劝灵公礼贤远佞,勤政亲民。” |
chán nìng zhī tú谗佞之徒 | 指说人坏话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3回:“谁想这伙官员,贪滥无厌,徇私作弊,克减酒肉。都是那等谗佞之徒,贪爱贿赂的人。” |
jìn xián tuì nìng进贤退佞 | 犹言进贤黜佞。 | 郑观应《论普国中只事略》:“凡不能进贤退佞,安内攘外,而徒以小康谨安常习故者,皆耻也。” |
ē yú chǎn nìng阿谀谄佞 | 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 |
chán yán nìng yǔ谗言佞语 |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。 | 元 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三折:“一个李存信,两头蛇谗言佞语。” |
zhǐ nìng chù xié指佞触邪 | 佞:花言巧语的小人;触:冲撞。指斥奸小,抵制邪恶。 | 唐·李世民《唐太宗敕》:“宪宦之职,在指佞触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