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伉礼 | 见“分庭抗礼”。 | 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 |
míng méi zhèng lǐ明媒正礼 | 犹言明媒正娶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回:“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,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,谁敢休?” |
qiān jīng yǐn lǐ牵经引礼 | 援引经典。 | 《北齐书·杜弼传》:“高祖骂之曰:‘眼看人瞋,乃复牵经引礼!’叱令出去。” |
lǐ bēng yuè huài礼崩乐坏 |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。 | 清 章炳麟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唐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,而事不稽古。” |
shī lǐ zhī xùn诗礼之训 |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” |
shī lǐ rén jiā诗礼人家 |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他是诗礼人家,又有庄田地土,颇过得日子。” |
shī lǐ zhī jiā诗礼之家 | 诗:指《诗经》;礼:指《周祀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。 | 明·郎英《七修类稿》卷十六:“因仍苟且,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,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!” |
shī shū lǐ yuè诗书礼乐 | 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,顺先王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以造士。” |
shī lǐ chuán jiā诗礼传家 |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。 | 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诗礼传家忝儒裔,先君不幸早倾逝。” |
jiā wú cháng lǐ家无常礼 |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行者道:‘孩儿,家无常礼,不须拜;但有甚话,只管说来。’” |
lǐ huài yuè quē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 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礼坏乐缺,故国异家殊,实宜以时修定,以为永准。” |
qǐng kè sòng lǐ请客送礼 | 宴请客人,馈赠礼物。 | 邓小平《军队整顿的任务》:“有的部队请客送礼,修建楼堂馆所。” |
fù lǐ kè jǐ复礼克己 | 克:克制,约束;克己:约束自己。指约束自我,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| 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室有善言,应在千里,况乎行止,复礼克己。” |
děng lǐ xiāng kàng等礼相亢 | 犹言分庭抗礼。以平等之礼相待。 | 汉 刘向《说苑 君道》:“今王将东面,目指气使以求臣,则厮役之材至矣;南面听朝,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,则人臣之材至矣;西面等礼相亢,下之以色,不乘势以求臣,则朋友之材至矣。” |
kuí lóng lǐ yuè夔龙礼乐 | 夔龙:虞舜的两个大臣,夔为乐官,龙为谏官。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。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夔龙礼乐承先范,班马文章勘墨铅。” |
fán lǐ duō yí繁礼多仪 | 繁:多而杂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绍繁礼多仪,公体任自然,此道胜也。” |
zhāo cān mù lǐ朝参暮礼 | 参:参拜;礼:表敬意。早晚参拜。形容态度虔诚。 | 明·无名氏《女姑姑》楔子:“贫僧远离贪嗔痴恶,朝参暮礼,上报四重恩,下资三涂苦,唯愿大众檀那早登彼岸。” |
chén cān mù lǐ晨参暮礼 | 早晚参拜。 | 元·郑光祖《梅香》第一折:“从今日起,那有心弹琴讲书,只索每日晨参暮礼,将此香囊供养者。” |
jiǎn bù zhòng lǐ俭不中礼 |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| 《诗经 唐风 蟋蟀序》:“《蟋蟀》,刺晋僖公也。俭不中礼,故作是诗以闵之。” |
zhī wén dá lǐ知文达礼 | 达:懂得。有才学,懂礼仪。 |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十回:“你既这等知文达礼,晓得敬重我……便饶你性命。” |
lǐ yuè bēng huài礼乐崩坏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 宋·陆游《书郭崇韬传后》:“庄宗虽出夷狄,又承天下大乱,礼乐崩坏之际,然顾典礼人情,亦难其事。” |
tōng shū dá lǐ通书达礼 | 谓通诗书,懂礼仪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,倒有十分颜色,又且通书达礼。” |
gōng ér yǒu lǐ恭而有礼 | 恭:恭敬;礼:礼节。恭敬又有礼节。 | 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” |
bēi cí hòu lǐ卑辞厚礼 | 卑:谦抑。指言辞谦逊,礼物丰厚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许劭传》:“曹操微时,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。” |
é cún lǐ fèi鹅存礼废 | 存:保存。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,仅存食物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,差个家人送来,叫作通信,这就叫做鹅存礼废。” |
bó wén yuè lǐ博文约礼 | 博:金我,广;约:约束。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!” |
tōng wén dá lǐ通文达礼 | 谓有学问懂礼仪。 | 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七回:“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,然读书识字,通文达礼,有才有德,不减古之列女,岂有上以白壁之姿,下就青衣之列?” |
dǎo dé qí lǐ导德齐礼 | 指用道德诱导,用礼教整顿,让百姓归服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 |
lǐ xián xià shì礼贤下士 | 礼:以礼相待;对待有礼貌;贤:指贤士;有美德、有才能的人;下:谦居于别人之下;以示对人尊敬;士: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。对贤者以礼相待;对学者非常尊敬。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。 | 《新唐书 李勉传》:“其在朝廷,鲠亮谦介,为宗臣表,礼贤下士有终始,尝引李巡、张参在幕府。” |
gān yán hòu lǐ甘言厚礼 | 甜美的言辞,厚重的礼品。亦作“甘言厚币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:“悉斩送弥晏等首”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臣前遣校尉宿舒、郎中令孙综,甘言厚礼,以诱吴贼。” |
lǐ xián jiē shì礼贤接士 | 礼:表示敬意;接:接纳。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。 | 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》:“三年为蜀帅,惠化大行,不事威仪,礼贤接士。” |
lǐ shē níng jiǎn礼奢宁俭 | 礼义过多而烦杂,不如俭约些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大哉问。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” |
xū wén rù lǐ虚文缛礼 | 虚:虚假;缛:繁复,繁琐。虚伪的仪式,繁琐的礼节 | 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盖英伦尔时,虚伪满于社会,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,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,世辄谓之恶人。” |
kē tóu lǐ bài磕头礼拜 | 磕头:旧时礼节,跪在地上头碰地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。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。 | 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。” |
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来而不往非礼也 |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。 | 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 |
lǐ shùn rén qíng礼顺人情 |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,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律设大法,礼顺人情。今我以礼教汝,汝必无怨恶。” |
fán wén rù lǐ烦文缛礼 |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。 | 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四:“秦之所谓损益,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,故直要损其太过,益其欠处,只是损益得太甚。” |
ài lǐ cún yáng爱礼存羊 | 由于爱惜古礼,不忍使它废弛,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,子曰:‘赐也,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’” |
jù ào wú lǐ倨傲无礼 | 倨傲:傲慢。指人高傲自大,对人没有礼貌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8回:“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,倨傲无礼,心中甚怒。” |
lǐ ràng wéi guó礼让为国 | 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。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 |
ràng lǐ yī cùn,dé lǐ yī chǐ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 | 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 | 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《礼让令》:“里谚曰:‘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’斯合经之要矣。” |
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 | 庭:庭院;抗:对等;相当;抗礼:行平等的礼。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;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;以平等地位相待。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;不分上下。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、闹独立。 | 庄周《庄子 渔父》:“万乘之主,千乘之君,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。” |
lǐ wú bù dá礼无不答 | 礼:礼数。一方以礼相待,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。 | 《礼记·燕义》:“君举旅于宾,及君所赐爵,皆降再拜稽首,升成拜,明臣礼也。君答拜之,礼无不答,明君上之礼也。” |
lǐ yì lián chǐ礼义廉耻 | 有礼节;讲道义;尚廉洁;知羞耻。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。 | 管仲《管子 牧民》:“何谓四维?一曰礼,二曰义,三曰廉,四曰耻。” |
yī guān lǐ yuè衣冠礼乐 |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。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策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季斯甚。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 |
yǐ lǐ xiāng dài以礼相待 | 礼:仪礼;应有的礼节;待:对待;接待。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宋江以礼相待,用好言抚慰。” |
é shǒu jiā lǐ额手加礼 | 表示敬意。 | 章炳麟《与上海国民党函》:“外人之额手加礼者,今且相与鄙夷。” |
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礼轻情意重 | 礼物虽然很轻,但情意却很深厚。 | 元 李致远《还牢末》:“兄弟,拜义如亲,礼轻义重,笑纳为幸。 |
dūn shī shuō lǐ敦诗说礼 | 敦:敦厚。诗:《诗经》。诚恳地学《诗》,大力讲《礼》。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《诗经》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。 | 许地山《在费总理的客厅里》:“假使人来查办,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,捐册、帐本、褒奖状……他们还能指摘什么?” |
lǐ shàng wǎng lái礼尚往来 | 尚:注重。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。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;我对你就怎么样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 |
xū wén fú lǐ虚文浮礼 | 没有意义的,表面应酬的礼数。 | |
lǐ zhī yòng,hé wéi guì礼之用,和为贵 | 和:和谐,协调。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 |
shāo xiāng lǐ bài烧香礼拜 | 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。 | 《晋书·佛图澄传》:“王度疏断,汉人悉不听,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。” |
lǐ fèi yuè bēng礼废乐崩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崩:败坏。形容社会纲纪混乱,动荡不宁 | 汉·公孙弘《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;婚姻者,居室之大伦也。今礼废乐崩,朕甚愍焉。” |
zhī shū dá lǐ知书达礼 | 知、达:懂得。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 | 《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》:“奈何所见不同,更不知书达礼。” |
lǐ xiān yī fàn礼先壹饭 |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。壹饭,犹言一顿饭,喻指极短的时间。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。 | 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句践对曰:‘昔天以越予吴,而吴不受命,今天以吴予越,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?吾请达王甬句东,吾与君为二君乎!’夫差对曰:‘寡人礼先壹饭矣。’”亦作“礼先一饭”。 |
lǐ xiān yī fàn礼先一饭 | 见“礼先壹饭”。 | 清·钱谦益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》:“以仆礼先一饭,为识路之老马。” |
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,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遇文王施礼乐,遇桀纣动干戈 | 文王:周文王;桀:夏桀;纣:商纣。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,遇到坏人以武相待。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48卷:“遇文王兴礼乐,遇桀纣呈干戈。” |
dǐng lǐ mó bài顶礼膜拜 | 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畏服。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。 |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0回:“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” |
qiān lǐ sòng é máo,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 吴强《红日》第15章: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大家不要客气,吃一点!” |
sān chá liù lǐ三茶六礼 | 犹言明媒正娶。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 士昏礼》。 | 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 |
fén xiāng dǐng lǐ焚香顶礼 | 犹焚香礼拜。 | 《西湖佳话·六桥才迹》:那杭州百姓,前番受过他的恩惠,今又听得他来,不胜欢喜,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。” |
lǐ shì qīn xián礼士亲贤 | 礼:表示敬意。尊敬有知识的人,亲近有才德的人。 | 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三折:“礼士亲贤急访求,卑辞枉驾会儒流。” |
lǐ wéi qíng mào礼为情貌 |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。情,情意;貌,容仪。貌和情互为表里。 |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礼为情貌者也,文为质饰者也。” |
jiā cháng lǐ duǎn家长礼短 | 同“家长里短”。 | 《西游记》第四二回:“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,少米无柴的话说,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。” |
zhāo xián lǐ shì招贤礼士 | 招:招收;贤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读书人。招收贤士,接纳书生。指广泛网罗人才。 | 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曹公》:“……光辅汉帝,招贤礼士,修明庶政,以宰天下。” |
màn tiáo sī lǐ慢条斯礼 | 见“慢条斯理”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0回:“一个风火事,还象寻常慢条斯礼儿的。” |
màn tiáo sī lǐ慢条厮礼 | 见“慢条斯理”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那春梅只顾不进房来,叫了半日,才慢条厮礼,推开房门进来。” |
rù lǐ fán yí缛礼烦仪 | 指烦琐的礼仪。 | 明 唐顺之《与王尧衢书》:“其于尘俗奔走、缛礼烦仪之事,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。” |
lǐ huài yuè bēng礼坏乐崩 | 古代制礼,把它当作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骚动不宁的时代。 | 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。今礼坏乐崩,朕甚闵焉。” |
lǐ bù qīn shòu礼不亲授 | 授:给予。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董祀妻传》:“妾闻男女之别,礼不亲授。” |
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| 礼:表示敬意;远:疏远;佞: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。敬重有才德的人,远离巧言献媚的人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赵盾等屡屡进谏,劝灵公礼贤远佞,勤政亲民。” |
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礼 | 说的话有道理。 | |
màn tiáo sī lǐ慢条丝礼 | 见“慢条斯理”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1回:“你问他,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,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。” |
zhé jié lǐ shì折节礼士 | 屈己待人,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。 | 《明史·张居正传》:“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,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。” |
jiàn lǜ dǎo lǐ践律蹈礼 | 指遵循礼法。 | 《北齐书 文宣帝纪》:“以王践律蹈礼,轨物苍生。” |
fán wén rù lǐ繁文缛礼 | 繁:杂而多;文:仪式;缛:繁重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。 | 唐·元稹《王永太常博士制》:“朕明年有事于南郊,谒清宫,朝太庙,繁文缛礼,予心懵然。” |
cháng zhāi lǐ fó长斋礼佛 | 长斋:终年吃素。吃长斋于佛像之前。形容修行信佛。 | 唐·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中往往爱逃禅。” |
fù ér hào lǐ富而好礼 | 礼:社会规范、道德准则。富有而又彬彬有礼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可也;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” |
màn téng sī lǐ慢腾斯礼 | 见“慢条斯理”。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3回:“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,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?” |
shī lǐ fā zhǒng诗礼发冢 | 冢:坟墓;发冢:盗墓。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。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儒以《诗》《礼》发冢。” |
kè jǐ fù lǐ克己复礼 | 克:克制。儒家指约束自己,使每件事都归于“礼”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 |
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礼轻人意重 | 礼物虽然很轻,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。 | 元 李致远《还牢末》:“兄弟,拜义如亲,礼轻义重,笑纳为幸。” |
ào màn wú lǐ傲慢无礼 | 指态度傲慢,不讲礼貌。 | 《三国志·吴志·三嗣主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:“视人君相忤,是乃祀所谓傲慢;傲慢则无礼,无礼则不臣,不臣则犯罪,犯罪则陷不测矣。” |
jìng xián lǐ shì敬贤礼士 | 礼:以礼相待,尊重。士:古时称有学问的人。尊重品德高尚、学识出众的人。 | 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实子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 |
bēi lǐ hòu bì卑礼厚币 | 卑礼:谦恭的礼节;厚币:厚重的币帛。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世家》:“惠王数败于军旅,卑礼厚币,以招贤者。” |
zhī shū tōng lǐ知书通礼 | 有才学,懂礼仪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6回:“看了柴进、燕青出言不俗,知书通礼,先自有八分欢喜。” |
shí lǐ zhī shū识礼知书 | 懂得礼仪,熟知诗书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8回:“此乃罪臣家属,寂没入官,姓木名难儿,温柔贤淑,识礼知书,兼通数学。” |
zhī shū shí lǐ知书识礼 | 有文化,懂礼貌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1回:“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,然而‘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’这句俗话,是从小儿听到大的。” |
lǐ duō rén bù guài礼多人不怪 | 对人多行礼仪,人不会怪罪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1回:“横竖‘礼多人不怪’,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!” |
fén xiān lǐ bài焚香礼拜 | 焚香:点燃香火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却说玄德前军……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扶老携幼,满路瞻观,焚香礼拜。” |
ào màn shǎo lǐ傲慢少礼 | 态度傲慢,对人不讲礼节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3回:“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,来投韩玄;玄怪其傲慢少礼,不肯重用,故屈沉于此。” |
zhī shū zhī lǐ知书知礼 | 有才学,懂礼仪。 | 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氏规奴》:“更羡他知书知礼,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。” |
mù lǐ chén cān暮礼晨参 | 谓早晚礼佛参禅。 | 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三折:“我每日家暮礼晨参。你道是暮礼晨参,怎如俺野眠浪宿。” |
lǐ yí zhī bāng礼仪之邦 | 礼仪:礼节和仪式;邦:国家。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。 |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,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,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点文化也没有。” |
xiān lǐ hòu bīng先礼后兵 |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;如果行不通;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 |
zhì xīn cháo lǐ至心朝礼 | 至心:诚心。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。 | 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释道》:“《晋书·王嘉传》:‘人候之者,至心则见之,不至心则隐形不见。’按,道经云‘至心朝礼’,本此。” |
qīng báo wú lǐ轻薄无礼 | 指轻佻浮薄,不知礼仪。 | 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》:“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,小人也为着一事,丞相爷差去见他,倒被他呵叱了一场。” |
bīn bīn yǒu lǐ彬彬有礼 | 彬彬: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礼貌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3回:“唤出他两个儿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