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
màn tiān biàn yě漫天遍野 | 满山遍野,形容数量多、分布广。 | 冰心《颂“一团火”》:“这星罗棋布、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,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,照耀得多么光明,多么灿烂!” |
mí shān biàn yě弥山遍野 | 弥:满;遍:遍及。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多、范围很广、声势很大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八卷:“忽然山谷之中,金鼓之声四起,蛮兵弥山遍野而来。” |
dú shū bǎi biàn,qí yì zì xiàn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 | 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” |
màn shān biàn dì漫天遍地 | 满山遍野,形容众多而密集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8回:“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,其势浩大,漫天遍地而来。” |
biàn dì kāi huā遍地开花 | 遍:普及;到处。比喻普遍推广;全面地展开。 | 魏焕宗《山区巧打麻雀战》:“史家寨的民兵,掌握了敌人夜间出动的规律,打了他个伏击;军城游击小组配合部队……总之,这两三天是遍地开花。” |
qiān biàn wàn biàn千遍万遍 | 形容次数很多。 | 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11章:“不管人们在此之前曾经怎样千遍万遍地谈论战争,还是被战争恶魔的突然到来震惊了。” |
màn shān biàn yě漫山遍野 | 漫: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;引申为“布满”;遍:动词;遍及;布满。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、田间旷野。形容数量很多、范围很广、声势很大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,浩浩荡荡,漫山遍野而来。” |
mǎn shān biàn yě满山遍野 | 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。 | 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 |
héng shī biàn yě横尸遍野 |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。 | |
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桃李遍天下 | 比喻学生很多,各地都有。同“桃李满天下”。 | 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荐举》:“爱乐贤士大夫,与共功名,朝有所知,夕即登荐,以是桃李遍天下。” |
bìng róng biàn fù并容遍覆 | 并:兼;覆:遮盖掩蔽。广为包容覆庇。比喻德化宽广,庇护天下。 | 宋·曾巩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》:“真宗皇帝继统遵业,以涵煦生养,蕃育齐民;以并容遍覆,扰服异类。” |
zhāo chéng mù biàn朝成暮遍 | 早晨刚写成,晚上就到处流传。形容文章流传迅速。 | 《南史 刘孝绰传》:“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,时重其文,每作一篇,朝成暮遍,好事者咸诵传写,流闻河朔,亭苑柱壁莫不题之。” |
zǒu biàn tiān yá走遍天涯 | 天涯:天边,指极边远的地方。哪儿都走过了。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。 | 元·鲜于必仁《折桂令·游玉隆宫》:“笑我尘踪,走遍天涯。” |
è piǎo biàn yě饿莩遍野 | 莩:饿死的人。到处是饿死的人。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。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|
shī héng biàn yě尸横遍野 | 尸:尸体;横:杂乱;遍:到处。尸体布满四野;形容死人极多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直杀到天明,却才收军。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” |
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有理走遍天下 | 只要有道理,任何地方都行得通。 | 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他惯用的口头禅是:‘有理走遍天下!’” |
biàn tǐ lín shāng遍体鳞伤 | 遍:普遍;全面;鳞:鱼鳞。全身受伤;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。形容伤势很重。 |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打的遍体鳞伤,着实走不动了。” |
āi hóng biàn dì哀鸿遍地 |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。 | 黄侃《水龙吟 秋花》词:“天涯吟望,哀鸿遍地,都成秋侣!” |
āi hóng biàn yě哀鸿遍野 | 哀鸿: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;没有目的地飞着;悲哀地叫着。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、流离失所的灾民。 | 《诗经 小雅 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 |
è piǎo biàn yě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