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段注释】
柰(nài):即沙果,也被称作花红,形似苹果,但比苹果小。沙果树是一种落叶小乔木,开白色花,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。
重:尊尚。
芥:种子可以研磨成芥末,作调味品。姜:调味品,有辛辣味。
鳞潜:鱼儿在水中游。鱼有鳞片,故以鳞代指鱼类。潜,水中潜游。《诗经·周颂·潜》:“猗与漆沮,潜有多鱼。”
羽翔:鸟儿在天空中飞翔。鸟儿的翅膀为羽毛,故以羽代指鸟。
【翻译】
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沙果,日常饮食的蔬菜离不开芥菜和生姜。
海水是咸的,河水是淡的,鱼儿在水中游玩,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。
【解读】
我们的民族自诞生以来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,所食所用都是这片大地所赐,所见所闻皆为这方山水之风情,可以说,我们的祖先与自然相处得还是非常和谐的,他们既从自然界获取食物,又中获得知识,发现现象和探索规律。
当然,大自然并不仅仅给予人们食物,它也提供毒物。所以,并不是地上生长的所有东西都可以食用,有些东西并不是好不好吃,而是根本就不能吃。
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——神农氏,相传他遍尝百草,亲身尝试每一种食物的毒性,然后将这些珍贵的经验广而告之。于是,人们识得了无害的草木,并选出其中优异的物种加以种植,自此,中国的农业诞生了。
除了毒物,大自然的另一种破坏力量隐藏在江河湖泊之中——水一旦肆虐起来,就会形成可怕的水患。相传在尧舜时期,黄河就曾经多次决口,泛滥成灾,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治水工作。特别是禹,他采用疏导的方法,打通了原本堵塞的河道,将河水引向了大海,治水成功。
古人就是这样,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发现着新事物,探索着新规律,更好地认知这世界,更好地生活。
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料往往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大地的广博、地质形态的丰富、动植物种的繁盛以及古人强大的认知和探索能力,而《山海经》就是这样一部记录了中国古代自然人文科学发现的文集。
《山海经》分为《山经》和《海经》,在记录山水的同时,将神话、地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物产、宗教、医药、科技、民族民俗文化等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,使这些珍贵的资料完整地保存了下来。此书神话色彩浓郁,记载了很多奇禽异兽,例如翱翔于天际的五彩“凤凰”、赤红“盛遇”;虎踞于地面的猛兽“穷奇”、吉兽“天狗”;畅游于水中的蛇尾“虎蛟”、鸟首“旋龟”。此外,还有造人的“女娲”、逐日的“夸父”以及能歌善舞的“帝江”等神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