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gōng shì gōng fēi
基本解释公认的是非。
出处唐·刘禹锡《天论上》:“人能胜乎天者,法也。法大行,则是为公是,非为公非,天下之人蹈道必赏,违之必罚。”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非同小可 | 元 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关天关地,非同小可!” |
大公无私 | 清 龚自珍《论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。” |
混淆是非 | 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 |
胡作非为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或诬好吃懒做,或诬胡作非为。” 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 |
见风是雨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他们做都老爷的,听见风就是雨,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,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。” |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 |
师心自是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 |
失败是成功之母 |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 |
是非口舌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 |
众多非一 | 汉 王充《论衡 别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庙,众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 |
亦复如是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刘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抚御,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,其逃散而去,亦复如此。所以卒无所建。” |
假公济私 |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 |
习非成是 |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 |
惹事生非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 |
触目皆是 |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相同了,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。” |
百无一是 | 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无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临,极为难处。” |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| 清·张岱《与祁世培》:“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,缅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区别之也。” |
折臂三公 |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 |
今是昨非 |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 |
公才公望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 |
生公说法 | 《莲社高贤传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,群石皆点头。” |
共商国是 | |
休戚是同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 |
各行其是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两者俱贤,各行其是。” |
似是而非 | 先秦 孔子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。’” |
公子哥儿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,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,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