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ìnshì

进士


拼音jìn shì
注音ㄐㄧㄣˋ ㄕˋ

词性名词
繁体進士

词语解释

进士jìn shì

  1.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" class=primary href=/cidian/ci-cbb6c9f09>进士科,录取后为进士。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。

   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;

引证解释

  1. 古代指贡举的人才。

    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,以告於王,而升诸司马,曰进士。”
    郑玄 注:“进士,可进受爵禄也。”

  2. 荐举贤士。

    《墨子·亲士》:“归国宝,不若献贤而进士。”

  3. 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。 明•清 时,举人经会试及格后即可称为进士

    唐•姚合 《寄旧山隐者》诗:“名在进士场,笔毫争等伦。”
    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到京会试,又中了进士,殿在三甲,授了部属。”
    沈从文 《从文自传·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》:“多久以来,文人只出了个翰林即 熊希龄,两个进士,四个拔贡。”

国语辞典

进士jìn shì

  1. 科举时代的科目。隋炀帝选拔人才,设进士科,唐宋因之,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,称为「进士」。明、清之制,会试中式,殿试后赐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、进士出身" class=primary href=/cidian/ci-941fb38d8>同进士出身,皆通称为「进士」。

    《红楼梦·第二回》:「已会了进士,选入外班,今已升了本府知县。」

网络解释

进士 (科举考试最高等级)

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,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,称为进士。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。此称始见于《礼记·王制》。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。唐亦设此科,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,中试者皆称进士。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,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。元、明、清时,进士经殿试后,及第者皆赐出身,称进士。且分为三甲:一甲3人,赐进士及第;二、三甲,分赐进士出身、同进士出身。 明董其昌《节寰袁公行状》:“(袁可立)戊子举于乡,己丑成进士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进士"的意思解释、进士是什么意思由80文学目录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进士造句


  • 1.(《通志堂集》十九附董讷诔词)按,董讷,平原人,康熙六年进士,官编修。

    2.自明代弘治以降,有状元1名、榜眼1名、传胪1名、进士者13名、副榜4名、举人30余名,著作达100多部。

    3.二甲进士称赐进士出身,第一名叫传胪,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。

    4.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袁崇焕中三甲第四十名,赐同进士出身,授福建邵武知县。

    5.学士府的正南面还有一个官报厅,厅两边的木板墙上就贴满了当时的捷报,有中举人的捷报,有中得头等状元的,也有中进士第四名的捷报。

    6.我记得前朝时孟家曾五进士二翰林一帝师,名声赫赫,连我在边镇也久闻其名。

    7.我看大人十载寒窗,方把结了个进士出身,受了多少辛苦,始为怀庆的太守,若因此事误了功名,岂不可惜!

    8.吉水人,明宣德进士,官至刑部左侍郎。

    9.在同科“进士”中,有官员,也有商人,妙用无穷。

    10.可他毕竟是进士出身,碍于祖训,赵佶除了贬官,还真拿他没办法。

    11.不过这余小姐也是不栉进士,学富五车。

    12.蕲州,“水淹红石头,状元满街游”,流连镇区内一条不足500米的东长街,尚书府、将军府、御史坊、进士第竞相毗邻,异彩逝去,风华依旧。

    13.七个进士苦思冥想到五更天也难对出下联,其中六人只得退场。

    14.在考试程序方面,唐代省试中逐步建立了进士、明经等常科科目三场考试制度,从技术层面避免前场落第再参加后场考试等舞弊行为(造 句 网)。

    15.21岁时和柳宗元一同考中进士,后入朝当了监察浴史,其文才武略得到了王叔文的赏识。

    16.即使如伊秉绶、包世臣、何绍基、郑板桥、赵之谦等“逃出”馆阁体诸人,都是举人、进士出身,都曾是馆阁体中人。

    17.始祖,字远宝,行二世居陇西年二十四举进士,又举博学鸿词为太子校书,年二十九逝世于京师,迁葬庆义乡地名嵩原配。

    18.就是世子吴世勋这个进士也因为身份问题既不能外放做个知县,又不能在京城做个要害岗位,只能在礼部这个清水衙门坐个清水的冷板凳。

    19.京张铁路建成后,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,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。

    20.长子礼贵少年考中秀才,意气洋洋曾立志成为夏国进士,只是连续三届也再没报希望了,回到老宅经营起了族中的酒楼,人送外号温秀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