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王勃的诗 > 秋江送别二首

秋江送别二首

[唐代]:王勃

早是他乡值早秋,江亭明月带江流。

已觉逝川伤别念,复看津树隐离舟。
 

归舟归骑俨成行,江南江北互相望。

谁谓波澜才一水,已觉山川是两乡。


“秋江送别二首”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早已是他乡之客,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时,此时正值早秋七月,在江边小亭边送别友人,看着朦胧的月光随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动。

我面对滚滚流淌的江水感到时光在不断流逝,本已为人生中的经常离别而伤怀,现在又看到渡口的树荫下停着你即将离去的船只。

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列仿佛列成队,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,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。

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,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,由于被江水隔断,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。

注释

早是:已是。早秋:秋天的第一个月,旧称孟秋,即阴历七月。

明月带江流:指月光随着江水流动。带,连带,随着。

逝川:这里指流逝的江水。

津:渡口。

俨:好像。

波澜:波涛。

“秋江送别二首”鉴赏

赏析

这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,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: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,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。王勃将陆与水相对,是其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。

第一首诗写出了诗人客中送客时内心的伤感,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。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,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,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,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。第一、二句叠用“早”“江”二字,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,也有一种节奏紧凑的效果,和下面两句一比,节奏的变化就显出来了,而节奏由紧张变为舒缓,又正与送别是的怆然与别离后的惆怅相吻合。第三、四句说看到流逝不返的江水更增添了别离的伤感,更何况看到渡口的树林隐没了友人的舟船。宋人李鞴《乡思》中“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”两句用的也是这种更进一层的写法。这里化用《论语·子罕》“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”语句,显示了王勃擅长化用前人诗文的特点。

第二首诗同样写得非常深情。在诗中,诗人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:“谁说甲是真的(事实上甲是真的),因为乙(巧妙的构思)与甲相矛盾。”由于离别,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,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。最后两句,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爱,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诚。

这是一组七言绝句。“初唐四杰”传世之诗作,七言绝句很少。就这组诗看,作者对于七言绝句创作技巧的掌握显然还不够纯熟。

创作背景

唐高宗乾封三年(公元668年),王勃因作《檄英王鸡文》而被逐出长安,后南下入蜀。根据组诗题中“秋江”及第二首诗中“他乡”字样,这组诗或作于王勃居蜀时期。

王勃简介

唐代·王勃的简介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
...〔► 王勃的诗(6篇)

猜你喜欢

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·其三

宋代杨万里

后山勒水向东驰,却被前山勒向西。

道是水柔无性气,急声声怒慢声悲。


水调歌头·泛湘江

宋代张孝祥

濯足夜滩急,晞发北风凉。吴山楚泽行遍,只欠到潇湘。买得扁舟归去,此事天公付我,六月下沧浪。蝉蜕尘埃外,蝶梦水云乡。

制荷衣,纫兰佩,把琼芳。湘妃起舞一笑,抚瑟奏清商。唤起九歌忠愤,拂拭三闾文字,还与日争光。莫遣儿辈觉,此乐未渠央。


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

唐代孟浩然

悠悠清江水,水落沙屿出。回潭石下深,绿筱岸傍密。

鲛人潜不见,渔父歌自逸。忆与君别时,泛舟如昨日。

夕阳开返照,中坐兴非一。南望鹿门山,归来恨如失。


旅次寄湖南张郎中

唐代戎昱

寒江近户漫流声,竹影临窗乱月明。

归梦不知湖水阔,夜来还到洛阳城。


游双溪记

清代姚鼐

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,余邀左世琅一青,张若兆应宿,同入北山,观乎双溪。一青之弟仲孚,与邀而疾作,不果来。一青又先返。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,大雨溪涨,留之累日,盖龙溪水西北来,将入两崖之口,又受椒园之水,故其会曰双溪。松堤内绕,碧岩外交,势若重环。处于环中,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,树石之所拥露,其状万变。夜共一镫,凭几默听,众响皆入,人意萧然。

当文端遭遇仁皇帝,登为辅相,一旦退老,御书“双溪”以赐,归悬之于此楣,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,天下谓之盛事。而余以不肖,不堪世用,亟去,蚤匿于岩窭,从故人于风雨之夕,远思文瑞之风,邈不可及。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,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,其尚有同乎耶,其无有同乎耶?


过江

明代钱晔

江渚风高酒乍醒,川途渺渺正扬舲。

浪花作雨汀烟湿,沙鸟迎人水气腥。

三国旧愁春草碧,六朝遗恨晚山青。

不须倚棹吹长笛,恐有蛟龙潜出听。


沟水诗

明代刘溥

门前一沟水,日夜向东流。

借问归何处?沧溟是住头。


南歌子·八月十八日观湖潮

宋代苏轼

海上乘槎侣,仙人萼绿华。飞升元不用丹砂。住在潮头来处、渺天涯。

雷辊夫差国,云翻海若家。坐中安得弄琴牙。写取余声归向、水仙夸。


摸鱼儿·观潮上叶丞相

宋代辛弃疾

望飞来半空鸥鹭,须臾动地鼙鼓。截江组练驱山去,鏖战未收貔虎。朝又暮。诮惯得、吴儿不怕蛟龙怒。风波平步。看红旆惊飞,跳鱼直上,蹙踏浪花舞。

凭谁问,万里长鲸吞吐,人间儿戏千弩。滔天力倦知何事,白马素车东去。堪恨处,人道是、属镂怨愤终千古。功名自误。谩教得陶朱,五湖西子,一舸弄烟雨。


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

宋代苏轼

定知玉兔十分圆,化作霜风九月寒。

寄语重门休上钥,夜潮流向月中看。

万人鼓噪慑吴侬,犹似浮江老阿童。

欲识潮头高几许?越山浑在浪花中。

江边身世两悠悠,久与沧波共白头。

造物亦知人易老,故叫江水向西流。

吴儿生长狎涛渊,冒利轻生不自怜。

东海若知明主意,应教斥卤变桑田。

江神河伯两醯鸡,海若东来气吐霓。

安得夫差水犀手,三千强弩射潮低。